宋人受道家启发,独辟蹊径,创立以图说《易》,故太极生八卦也成为图释一个重要的内容。
[33]在欧洲哲学史上,经验主义通往知识论,通往各个自然科学门类。[12]叶秀山:《在,成于思》,后记,商务印书馆2017年,第407-411页。
所谓本原性我理解意味着根基,而有了根基就有可能拥有兼容并蓄、海纳百川的包容力。知识论的缺失会产生更多问题。[29]也就是说,叶先生对传统中国哲学的批评不是停留在它没有形而上学之上,而是说它不具备西方形而上学那样的科学形态,这个观点一直到机遇课题都没有发生改变,只是得到了深化。异己之间的相互争斗-碰撞会使双方经历相互熟识、理解的过程,最终实现相互的充实。而叶先生没有构造哲学体系的原因,我认为不在不能,而在不为。
再经过启蒙运动对中世纪的拨乱反正,至德国古典哲学时期,欧洲哲学达到了对绝对自由的认识,形成了自由是自己产生自己,自由为自己立法的认识。叶先生对汉语哲学建设的另一个重要贡献,是他对汉语词汇或概念所进行的从字形到字义的说文解字式的分析,此举让汉语与哲学直接对接,提升了用汉语做哲学的能力。根据有关学者考证,《道藏·洞真部·玉诀类》有《阴真君还丹歌注》,署名陈抟注,周氏所读即是此书[①]。
这一过程归结为:始于得窍,次于炼己,次于和合,次于得药,终于脱胎求仙,真长生之秘诀也。从解说看,周氏《太极图》最上层圆圈,所表达的是易有太极的思想。《旧唐书·礼仪志》已有戴九履一、左三右七、二四为上、六八为下的九宫数的记载。毛奇龄也有相似的论述。
易学史上,有郑玄、王弼为代表的两大派,郑则多参天象,王乃全释人事。这段文字虽然为唐以后的人所为,但却揭示了道家修炼图所本的易学思想。
(《曝书亭集·太极图授受考》)朱氏据《道藏》中的图早于周子《太极图》而断定,周子取而转易之以为图、更名曰太极图。即阴阳五行交感,而成两大类事物,禀受阳气而形成的事物显阳性,禀受阴气而形成的事物显阴性,这就是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。由于水火交媾,而又为上阴阳环抱三轮图,名为取坎填离,此为圣胎。但观现存的《周易集解》却不同,太祖讳虎,而《集解》有虎字。
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,端数元公之破暗也。《太极图》是其思想的精髓,集中体现了他的易学观及儒家的价值理想趋向。黄氏重申了周子《太极图》传自陈抟,并就两图作了比较,提出了周子改在逆成丹之图为在顺生人的太极图。故此有四象生八卦无疑。
《系辞传》云:是故履德之基也。宋朱震《进周易表》、清毛奇龄《太极图说遗议》、胡渭《易图明辨》、黄宗炎《图学辨惑》、朱彝尊《太极图授考》、今人侯外庐等编《宋明理学史》、朱伯崑《易学哲学史》等皆主此说。
而周子突破了这种注释形式,代之以不受经文局限、蕴含易理的、生动形象的图式。而就宏观言之,他将道教修炼图置于儒家文化中,以恢复易学精神为旨归,变逆则成丹之法为顺则生人的图式,阐发了《系辞》太极生两仪、生四象、生八卦之大义,这又是他的创造和心得,也是他的《太极图》与道教修炼图的本质区别。
(同上)具体地说,改上层一圈炼神还虚,复归无极之后为无极而太极,改取坎填离之名为阳动阴静,改五气朝元之名为五行各为一性。他又运用具体的例子证明之:《通书》中所谓诚无为者,太极也。故安定、徂徕卓乎有儒者之矩范,然反可谓有开之必先。以上资料显示,其《太极图》源于道家陈抟而成应该是事实。对于这一点,朱熹讲得极为清楚:太极图,立象尽意,剖析幽微,周子盖不得已而作也。自古治易分为象数、义理两种方法,以象数方法而撰写的著作是属易学象数之作。
中宗讳显,而《集解》有显字。[②] 笔者管见,以唐人避讳世民来否定唐明皇所制的序的真实性,过于轻率。
对于这个问题,今人祝亚平在考证了真元道形成及有关典籍后提出了新解。(《周子全书》卷十七)此诗是读了道家《英真君丹诀》而成。
《道经下》云:鱼不可脱于渊。(《朱文公文集》卷四十二)盖先生之学之奥,其可以象告者,莫备于太极之一图。
《集解》引《子夏传》曰:乙丙丁也。宋代二程兄弟、张载、朱熹等大易学家,以义理治《易》,重视易理的社会性、实践性,以此而建立起的博大精深的理学体系,从而改变了易学研究的大方向,追根求源,当归功于周敦颐。但就其两者图式而言,基本上是一致的,这说明了周子《太极图》必有师传,决不可能闭门造出。三国时虞翻既精通《参同契》又精通易学,曾以道家理论(如纳甲)注《易》,是援道入《易》。
《太极图说》云:阳变阴合,而生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,五行顺变,四时行焉。《系辞传》云: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
其诗的内容赞美陈抟得阴阳之几,教人修炼成丹。《自序》云:斯乃显诸仁而藏诸用。
最下一层圆圈,象征万物受阴阳之气而成形,自相交感,生生不已,变化无穷。《大过·九四》云:栋隆吉。
《乾·九四》云:或跃在渊。这实际上是老子有生于无的翻版。而其它著作皆是训释和阐发《太极图》之义的。朱熹曾就这个问题作了说明:周子留下《太极图》,若无《通书》,却教人如何晓得,故《太极图》得《通书》而始明(《朱子语类》卷九十四)。
他说:其《妙经图》则取原图而加以注说,说解之文出于宋人之手,而图却是原来就有的,在真元道中流传已久。孔孟心性之学的基础是天人一体,只要尽心、知性,可以知天。
也就是说,强调《太极图》的重要,只是就它为其阐发义理提供依据而言的。钟离权得之,以授吕洞宾。
这是《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》中包括《太极先天之图》在内的诸图流行于宋以前之铁证。改炼精化气,炼气化神之名为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,改玄牝之门为万物化生。
手机:18900000000 电话:010-12340000
邮件:123456@xx.com